当前,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。这些不足是制约金融专业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。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,并对如何改进专业的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。
金融专业是为培养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员而设置的。
现阶段,我国金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大致可归纳为三个脱节,这三个脱节是制约金融专业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因素。首先是理论与实务的脱节。现有金融专业的教学,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务课程,理论教学明显重于实务教学。
其次是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。现阶段我国金融专业教学的内容,在许多方面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,两者之间差距较大,毕业生所掌握的某些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。
最后是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脱节。许多高校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,却没有给予职业道德教育以同等的重视,像商法、金融法规、金融行业职业道德这类的商业法律及伦理修养课程,在某些高校几乎是空白。由于缺乏对职业法律及伦理修养进行系统的教育,致使近年来金融犯罪有所上升,其中高层次人员的违法现象尤为突出。
教学改革的建议
1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
首先,在设置的课程中加强并增设实务性的课程。鉴于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,可以采取“请进来”的办法,聘请金融机构中既有丰富经验,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家担任客座教师,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。其次,现代金融管理往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,才能处理和解决各类问题,因此课程的设置要研究并重新整合。最近教育部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目录,将原来的国际金融、货币银行、投资经济和保险等四个专业调整为金融学一个专业目录。专业的调整,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,而关系到专业的招生,学生的培养、分配和课程设置诸方面的重大举措,也为课程设置的整合指出了方向。基础课程,如计算机、数学课程本身也应作适当的整合,可以开设经济数学课程,其内容以国家对经济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数学大纲为参考,适当增减,突出数学基本原理及其在经济、金融方面的应用,将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整合为经济数学一门课程,作为必修课,同时结合专业特点,开设几门数学的选修课程。
2、教学模式的改革
教学形式应力求多样,改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形式,推广案例教学、情景模拟教学、专题讨论和讲座等教学形式。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,这是国外许多名校金融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。我国金融专业起步较晚,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尚未形成体系,缺少足够的案例组织教学,目前可先从国外选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组织教学,同时广大教师也应在平时注意此类案例的收集。
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,设立社会实践课程。社会实践不应被视为一项课外活动,而应该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教学计划,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金融经济环境中,去经受环境的熏陶和磨炼,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工作经验。
3、教学手段的改革
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,改革“讲稿+粉笔”的教学方法,将现代教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充分用于教学。在当前,要创造条件,开发和推广运用计算机模拟、计算机仿真、CAI软件和系列电视教学片等各种教学软件,提高教学效率。现在国内有些高校已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股市、模拟商务谈判,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。